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落实2018年教育部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精神,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和国情,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5月8日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财经学院承办的我校第七届大学生"时政论坛"在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方燕教授,各二级学院党总支部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及学生代表200多人出席了本次论坛活动。
首先,学校党委副书记方燕教授代表学校党委致辞。她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五四前夕,在北京大学对广大青年学生提出了"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几点希望和要求,我们开展这项活动,就是要通过分析社会问题、角色扮演、观点碰撞等形式,探讨隐藏于社会焦点事物中的"真象",寻觅包含在社会矛盾之中的"真理",就是要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就是要在身体力行中,求得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就是要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就是要在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它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此次实践活动,也是我校师生以一种知行合一、别开生面的形式,深刻缅怀和郑重纪念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主义诞辰200周年的又一次学思践悟。
本次"时政论坛"活动的主题是"取消高考加分项目,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公平吗?"本次论坛活动,最初以课内实践活动形式,在各二级学院思政课课堂内进行了预赛。后经过班级推荐和层层选拔,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培训教师最终确定了15名学生作为此次"时政论坛"活动的决赛选手,并进行了多轮精心的培训演练。决赛选手们以三名成员为一组分为媒体评论员、政府官员、校方代表、培训机构和市民代表等五支队伍。在决赛活动过程中, 选手们按照各自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激辩,他们的精彩表现,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他们对现实矛盾的深入分析和激烈的思想碰撞,也加深了观众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决赛场面十分火爆、气氛热烈。经过历时2个小时的激烈比拼,最后"校方代表"选手队夺得了本次活动的冠军,"市民代表"选手队、"培训机构"选手队分别获得亚军、季军。"政府官员"选手队、"媒体评论员"选手队也获得了优秀团队的奖励。黎泳茵、叶佳炀、许越三位同学被评选为本届活动"时政论坛之星。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建德代表全体裁判教师对学生选手们的当晚表现做了精彩点评。他认为,本次论坛活动同学们收集了大量相关信息,进行了准备充分和刻苦的演练,现场表现令老师们惊喜。同学们充分展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立场和逻辑,重现了"取消高考加分"这一政策对不同社会角色的冲击效应。同学们思路清晰,反应敏捷,互相呼应,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他认为,从当下形势和实际效果而言,高考取消加分的改革是很得民心的,因为它让高考回归到起点公平。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郭华生院长对本次论坛活动做了总结。他说,这次时政论坛活动,学生选手们准备充分,表现出彩;学生亲友团成员们积极参与,配合给力;各二级学院领导和老师尽心尽力,大力支持。这次活动组织运作较成功圆满,让现场教师和同学们有很强的获得感。
我校大学生时政论坛自2010年第一届举办迄今,它已在一茬又一茬教师、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共同呵护、精心培育下,不断积累,进步成长,现已成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又一个深受广大师生喜爱,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内品牌实践活动。这项活动具有形式时尚活泼,内容紧跟时代热点,比赛思辨对抗激烈,观众参与程度高等特点。本次时政论坛再一次延续了历届火爆热烈的场景和效应,通过激烈的对抗思辨,锻炼了同学对社会问题的剖析和洞察能力,换位体察了不同社会角色的感受,从而积极引导他们不忘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新征程中,争做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奋力谱写出彩的人生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 邹春梅柏欣 供稿)
选手精彩辩论
优秀团队
季军
亚军
冠军
论坛之星